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智能仪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

智能仪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

更新时间:2016-06-27      浏览次数:628

 2016年6月,美国ALANTEK公司、沈阳仪表研究院与北京中聚新能公司开始合作,共同申报并

获批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度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文物高/超光谱成像设备”,进一步合作开发博物馆馆藏文物环境传感监测仪器仪表及系统

的目标。
   
    文物保护产业潜力巨大,要重点关注,大力拓展。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3415家,馆藏文物

3018.5万件,不可移动文物77万处,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国家设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

项补助资金”。“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了25个亿,其中有10个亿是用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2013年国家提出了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国家文物局与工信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

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合作协议》,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加快推进文物博

物馆事业与科技、产业融合,提升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2015年度规划投入资金4个亿用于

该类专项,其中博物馆环境监测项目占比可达30%-40%。
    
    而“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对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品的发

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拓展应用,仪表院与北京中聚新能和美国ALANTEK三方通过本次会谈商定

,以“文物保护高/超光谱成像设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传感器在

文物保护装备应用领域的合作项目。

    三方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以及中聚新能和ALANTEK在

文物保护装备行业资源优势,以仪表院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自动化公司为主体,合作开发博

物馆馆藏文物环境传感监测仪器仪表及系统。

扫码加微信

TEL:18939769079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