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13-07-29      浏览次数:1422

        随着现阶段的网络和监测技术的进步,利用电子手段辅助日常人工抽测,以弥补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缺陷,成了环保部门的必然选择。1999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石家庄、大连、长春、哈尔滨、苏州、杭州、咸阳以及兰州市西固区开展污染源监控试点。至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要求全国重点城市,要对占区域污染负荷65%以上的企业安装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并全面实现网络化管理。

  经过近十多年来的努力和国家对节能环保工作的支持,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已由zui初只是调取污染治理设施的开关情况,到目前部分实现COD、NH3-N、SO2、NOx等主要污染因子现场自动监测分析、无线传输、远程控制和实时报警,我国的污染源监控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

  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框架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目前,全国31个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地市已建成各级、不同规模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98个,监控中心内部已实现联网。部分地区的污染源污染排放数据已经可以及时传送到国家、省、市三级监控中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框架建设工作已经完成。

  2)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投入逐年增长,监控对象逐年递增,监控效力稳步提升

  自我国提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概念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在相关领域的投入就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我国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4.85亿元,企业端点源建设投资达到19.56亿元,年均维护费高达数亿。监控对象也由2005年3000多家上升到目前的1.4万家,覆盖几乎全部的国控污染源和一定量的省控污染源。污染排放量自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以来,近两年持续保持下降趋势,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使用效力正在逐步体现。
 

扫码加微信

TEL:18939769079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