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多种因素造成自动化产业在中国发展缓慢

多种因素造成自动化产业在中国发展缓慢

更新时间:2013-07-17      浏览次数:1280

        从国内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中国企业在自动化这台大戏中依然处于“配角”的位置。创新

能力不足、人才不够、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对中国自动化发展形成了阻碍。虽然中国正在极力推

进工业转型升级,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上扛着大旗占领阵地的依然是国外品牌。

     在2012年的一次自动化设备交流会上,有专家分析,一家工业自动化企业,投资一个新产

品,从立项到成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企业带来利润,5年的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谁

又能保证这家企业能平安地渡过这5年呢?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摆在许多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

面前的现实问题。目前,许多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的产品线不全,新老产品的生命期没有形成重

叠,从而造成产品断代。老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差,利润越来越低,而新产品却迟迟不能挑起大梁

,企业就此一蹶不振。有关专家指出主要有两条原因:其一,主观上急功近利;其二,客观上,

大多数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都存在缺乏资金支持、人才流失严重的困难。

    而自主知识产权的匮乏又是另外一个致命杀机,这对于技术实力强劲的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

来讲无异于釜底抽薪。
  产业链的不完整,又使得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孤掌难鸣。  
  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中依然存在着“重研究开发、轻产业化”的

倾向。很多技术成果出不了试验室,zui终被束之高阁。国家投入资金有限,企业和研究机构缺乏

资本运作、风险投资的意识和能力。与工业自动化相关的原材料加工、元器件制造行业的技术水

平低,难以提供支持。而在国外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基础研究、产业化、生产制造已经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体系。很多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在欧、美、日等科技发达、技术人才密集的国家和地

区;将产业化工作放在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这些地区有大批早年做OEM起家的企业,在把基

础技术转化为成熟产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成本要比欧美日低很多;当产品进入稳定期,大

批量的生产制造工作就转入设在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成本更低的工厂来完成。当

然,这需要企业本身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其产业化的模式确实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在聚集了众多强手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内企业要想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其难度可想

而知。但很多民族企业的崛起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认清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相信

中国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早晚有一天能够打破僵局。
 

扫码加微信

TEL:18939769079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