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寻找国产仪器装备普及的短板思考

寻找国产仪器装备普及的短板思考

更新时间:2013-01-07      浏览次数:99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些领域的相关设备需求必然水涨船高。而来自海关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在上述领域的仪器进口量明显增加,且多为我国能够自主生产的中低端光谱、色谱类仪器。甚至一些县市级检测机构也纷纷舍近求远,选择国外仪器。

  面对这一现状,能够拿到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国产质量尚待提高。对此,国内众多相关仪器的研发机构和厂商颇为不以为然,你连使用的程序都没有走过,就认为国产设备质量不高,是否有失武断?

  寻找国产仪器装备普及的短板思考,我们的关注点就不可能绕过在我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跨国仪器公司。与国内企业不同的是,这些公司普遍对其产品的应用方法和新产品示范给予高度重视,纷纷选择在目标国家的研究机构设立联合应用实验室,集聚目标国的科学家对其产品进行本土化的应用方法研究。从而有效解决其产品在目标国水土不服难以普及的问题。进入我国zui早的日本仪器生产商,岛津公司已分别与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化学所、大连化学所等国内*学术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展示平台,开展对其产品在国内的应用方法研究和使用推广。

  “在创新经济学中,产品的应用方法和示范平台搭建研究,(试验箱)是技术创新路线图上的重要节点,遗憾的是我们曾经在此忽视了。”长城战略研究所一研究员指出,在政府的科技计划中,对于从事科学仪器装备的原理性研发、技术开发、产业化研发都有专项支持的经历,而对产品的应用示范却鲜有国家项目支持的记载。搭建仪器装备展示平台,这类具有明显外部性特征的行为,早期没有政府引导,企业很难在此有所作为。

  一番调研和思考后,2009年科技部启动了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装备应用示范试点工作。先后在北京、陕西、辽宁和清华大学等地和高校建起了国产科学仪器示范中心(简称国仪中心)。

  虽然国产仪器在应用与展示的探索起步较晚,与跨国公司驾轻就熟的运作模式相比,这几家国仪中心的运作和管理还略显稚嫩。然而本土化的地域优势和创新的理念,很快让国仪中心找到了*的思路:引入创新方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聚焦在国产仪器装备的应用方法创新实践,探索通过国产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研究、质量评测和应用示范,构建从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研究和应用示范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全链条。
 

扫码加微信

TEL:18939769079

扫码加微信